人文学院第八届“漢上文风”—文学的发散性教学成果展圆满落幕

作者:冯馨晨 丁皖龙编辑:人文君来源: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05点击次数:


本网讯 (通讯员 冯馨晨 丁皖龙)为提高同学们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关注度,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点燃文学爱好者研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12月4日18时30分,人文学院“风华寄七秩,文风传千年”第八届“漢上文风”——文学的发散性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学术报告厅201举行。学校副校长王文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徐江涛、汉语言专业教师李作君受邀出席,人文学院院长任秀霞、法学教师吴明、辅导员汪琼、杨阳、刘星、陈婷婷、胡瀚尹、2017届汉语言优秀毕业生陈莹巧及我院2017级、2018级、2019级学生4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杨显、汪明童主持。


篇章一 汉家清绮

“老庄孔孟,琴棋书画,衣冠服饰,四修五德六艺,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映射出经典的光芒。”伴随着《寄明月》的音乐响起,纸扇轻舞、红衣翩跹,一曲相思之舞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本次活动分为“汉家清绮”、“千年情谊”和“风华七秩”三个章节。活动伊始,回顾往届“漢上文风”活动的精彩瞬间与片段,提醒同学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真心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华夏长河奔腾不息,而在时间的沉淀中,《诗经》永远是那一副最至珍至美的瑰石,18级汉语言写作与文秘班的同学,用朗诵加歌舞的形式演绎了古老的故事《蒹葭》,娓娓讲述了遇见在水一方的美人的恍惚情思,美人的朦胧面纱已被徐徐揭开。忆往昔、展今朝,人生有太多悲欢离合,《梦回前朝》的主人公的每一次穿越,也是观众的每一次身临其境,而歌曲《韵》则是在告诫我们,不忘前车之鉴,才能引今时之共鸣,人生也就在这不断回味与负重前进中度过。

12565

篇章二    千年情谊

《清平乐》结合了乐器、舞蹈、朗诵为一体,嘈嘈切切的错杂弹声,闲舞霓裳翩跹跳脱的舞袖声,勾勒了一个浩浩荡荡却不失韵味的大唐盛世;一尺高台,两张巧嘴,视阔文学社的叶志远和郭润东同学,从四大名著讲到山海经,从哪吒闹海到精卫填海,相声《满腹经纶》赢得哄堂大笑。

undefined

  百年前,列强入侵中国,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地方被列强割走强占,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创作了诗歌《七子之歌》,今天17级汉语言写作专业的同学们的朗诵合唱,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永远铭记历史;《千古》里清新悦耳的古筝声,配上优美的舞姿和挥洒的书法,民康物阜,是对祖国最美好的祝愿。

14535

篇章三 风华七轶

“战火连天月,戏子亦有情”,无数的渺小的人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歌曲《赤伶》用悠扬绵长的戏腔带领全体师生走进每一份平凡,共同寻找生命的伟大;情景朗诵《战地日记》,一头是新婚的夫妻,另一头是国家的安危,年轻的战士还想听孩子叫一声“爸爸”,可是子弹已经穿透他的胸膛,纵有不舍,年轻战士记得自己是为国而死,无怨无悔;一支《风月》舞,舞的是肆意张狂,舞的是动人心弦,那是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更是直击灵魂深处的触动;《一代宗师》叶问,面对洋人皮特武士,带领两个徒弟爆笑御敌,看羞羞的铁拳如何维护民族尊严,表面上的欢声笑语,实则是在文饰战争年代的悲凉故事

F43C

 最后,第八届“汉上文风”—文学的发散性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汉教1902班全体同学带来的诗朗诵《中华赋》中落下帷幕。在那绿原旷野水乡沃土之上,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悠久的华夏故事,“少年志,则国志;少年立,则国立”,他们的蓬勃朝气就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163DA

152FD

 华夏经典表演是有限的,但中华文化传统的魅力却是无限的。本次活动指导教师任秀霞表示,汉上文风是自2010年一直坚持至今的一年一度的大型专业活动,旨在通过诗歌三维朗诵、文学经典解读、原创文学作品分享等多种形式让专业同学感悟文学文化魅力,浓厚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文学审美鉴赏能力。

  据了解,人文学院“漢上文风”—文学的发散性教学成果展已连续开展八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学科转型发展的重大突破,“汉上文风”“人文讲坛“写作实验班”“知行小时光”等也已经形成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品牌,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