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蒙教授与我系学子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作者:高思雨、赵汝鹏编辑:人文君来源:系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05-12点击次数:

 本网讯   5月11日,应我系邀请,学院特聘教授任蒙在知远楼弘智厅为我系师生作题为《继承“五四”传统,弘扬科学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使同学们不但了解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大致脉络,深刻感受到百年前“五四”先辈发出的科学报国的呐喊,而且从中接触到一些新的学术认知,感到很受启发。

讲座伊始,任蒙教授运用大量考古发现来论证古代中国科学经历的“起源很早、高度发达、漫长停滞”几个主要阶段。他说,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过辉煌成就,特别是在秦汉时期,冶炼锻造、丝绸纺织和烤漆印染等工艺已经达到很高水准,有的技术让后世长期难以超越。他提出“停滞阶段说”,主要是指后期科技在主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发展上没有发挥出明显作用,这期间虽然出现过四大发明影响世界,但没有出现带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大发明。

任教授认为,农耕社会的最大特点是自给自足,而中国古代的科技将农耕文明发挥到了极致,使其足以维持自我运转和延续,所以长期停滞不前。如果不是西方发生工业革命,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的农耕社会还维持一万年也没有问题。

任蒙教授说,从西汉开始,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教化逐渐趋向保守,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学术上日益僵化,整个社会以博取“功名”为价值取向,鄙视科学,循规蹈矩,缺乏创造活力。他说,古代也有“高考指挥棒”,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中,只有极少数人出于个人兴趣投身科学研究。他通过列举一些古代科学家的经历说明,很多有志者参与科学观察和文字总结纯属自发,科学探索被沦为一种个人业余爱好。

任蒙教授援引大量事实阐述中国科技的先天不足。他说:推动古代中国科技进步的主体力量在民间,很多人凭一人之力完成一项科研工程,很多工艺靠家族传承,有些工艺是匠术而不是技术,难以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掌握科学原理,不可能取得实质的突破,也未能转化为现代科技。他说:过去中华民族的科学意识、创造精神,与中国漫长的科学发展史和辉煌的科技成就,总体上看是不相称的。

任蒙教授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技崛起,殷切告诫当代大学生一定秉承“五四”先辈的科学意识,在培育民族的科学精神中发挥先导作用。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